世南老师寄语
南翁于庚子立春
李世南老师和张玉林在仰山堂
张玉林
别号:老雨 、雨林
西安中国画院画家
陕西省人大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
石子君:张老师,近年你的创作以大写意花鸟画为主,画很空灵,很随性,富有诗情。
张玉林:我性格内向,向往随性随情,从容无碍的状态。期望在大写意的挥洒中求得行云流水般的心性流淌。这也许是对现实生活种种羁绊的一种反叛吧。
我自幼喜爱文学,尤喜于诗。诗词曲赋是一生的滋养。常常翻到一句好诗便心灵震颤。还时时写些诗样的文字。心有诗情,画当有风致。
常讲内涵、思想,其实画家一生的学养和修为是溶入血液的东西。所谓格调、品味,自在笔端流泻,不期而至。题材只是载体,画的高下,只在修行。
正如老师李世南先生所言:“一个人最后的艺术状态达到什么地步,关键是你的修为。
张玉林:画画是心绪情感的倾诉,当自自然然。若行笔不能放松,画出的东西,别人看了也难轻松。大道至简,想法太多,思绪纷杂,会捆住自己。
我画画从不起稿,每临素纸,援笔直下,偶得一帧可观,欣喜不已。
数十年来,我从未放松书法研习,读帖临帖,时有所得。我画里的线,无论老拙,还是飘逸,都可从书法中寻得根基。
张玉林:人说,三流演员演情节,二流演员演人物,一流演员演味道。讲得有意思,想想,画画也是这个理。
“逸品”是文人画的至高境界。鲜活的笔墨,灵动的心象,最能展现画者的生命活力和精神气象。
神往青藤的恣肆,八大的冷逸,缶庐的雄健。斗转星移,前贤的那种心无挂碍,得大自在的境界和风骨,似已遥不可及。
张玉林:近十几年,有机会每年去欧洲小住数月。每到一地便寻着参观美术馆、博物馆。看丢勒、伦勃朗,看马蒂斯、梵高,看毕加索、波洛克。深感中西文化,各具风采,各领风骚。打开眼界,才能胸襟开阔。
继承传统不是划地为牢。我期望自已的画作在承续传统中能融入当代的气息,包括从西方艺术汲取的营养。
每一小步都是不易的。慢慢往前走吧。
生活中的张玉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