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幼习书画,并承家教,习翰墨、濡国学。四十余载,笔耕不辍,师承二王、颜柳书风,兼学诸家精粹,近年得道当代书画家旭宇、陈茂才等亲授,书画渐以精进。
多年来,他经历过下乡知青、军事院校、铁路站段和机关多个岗位的历练,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,有着儒雅睿智与执着率真的风范。
被聘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,中国职工书画家协会理事,中国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,中国青少年书画研修院常务副院长,人民铁道书画院副院长,中艺北京燕京书画院常务副院长,北京缘泉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,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等职务。
2012年9月,参加北京市文联、北京书协主办”东方墨舞 第四届国际书法双年展”,作品于”第四届中国中青年书法家优秀作品邀请展”中展出;2013年,在北京市文联、北京书协主办的”第七届北京电视书法大奖赛”获成人组一等奖。
http://www.peoplerail.com/rail/show-559-181780-1.html
石强的书法如行云流水,又整齐大度;文笔华美与刀工稳健相济,将传统书法的古典美学与现代人文精神相互渗透融合,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。
《兰亭序》是石强最爱,从长年临习不辍地揣摩中,他对魏晋书风有了特别的情感。他认为王羲之不枉”书圣”盛名,其重要影响是在书坛的创新,而创新是人类永远追求的一种精神。
石强的书法将行书和草书结合起来,行书用笔准确稳健,点画遒媚。与之形成节奏上变化的则是其草书的飞扬灵动,显示出高超的运笔技巧和对字形姿态的把握塑造能力。在随意草率的书写中,造成了许多姿态的变化和顾盼效果,用笔流畅轻松,点画之间增加了许多连带呼应的处理,因而在轻重虚实的节奏变化上,显得十分和谐。
石强的书法很强调性情,习练书圣字越久,石强写字时的恣意性越强。一次,老友相聚,自然洒逢知己,不知不觉中有些微醺,乘着兴致,他一挥而就,在怡然自得而又无拘无束的轻松情境中,笔墨调和,心手双畅,一气贯穿。通篇笔法气息生动潇洒,空灵率意,将其特有的超脱、旷达的精神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“练字必先炼人,书艺首务品高”。一个人的气质风韵、思想意识、道德品质及生活习性,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到他日常行为处事和书法作品之中。人品德行的高低,直接影响其书的表现。石强深谙此道,长期刻苦地临池实践,使他受到严格的锤炼,坚忍不拔、知难而进、自信自强,一丝不苟的品质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贯穿始终。
书法修练又在很大程度上,鼓舞着石强,滋润着他的心灵世界。每当看到那舒展雄健的线条、浓淡干湿的墨色、美妙匀称的结字,都令他产生乐观向上的精神,信心饱满地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而不知疲倦。
“书外功夫”从来都是中国书法高远的支撑,石强博览群书,积淀深厚的知识功底。他的诗颇有味道,显露出才气。他还是个勤勉的人,出门在外,只要有机会,灵光一现的美词佳句,他都及时记录下来,稍加整理,便成为一首十分精妙的小诗,这与他厚博的学识不无关系,他的笔墨精道也缘于这种积淀。
书画学习得形似易,得神似难,得神似而出神入化,有气象者更是难上加难。石强师古临池不辍,从前人的经典中汲取营养,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,能在丰厚的艺术根基上构建自己的作品风格,不难读出他的思辨力和美学修养,尤其是变通中的深刻思考和对艺术的领悟感。他的长处在于思考,在迷离中不失理性,作品呈现出颇具魏晋士人通脱散朗之气。他揣摩古代先贤书法中的美学内涵,又崇尚自然,汲取现代生活精神,逐渐形成了既有当代风貌,又不割裂古典美学精神的艺术风格。
石强是个有才情的书家,他重在写”意”,寄情于”信和之美”所书之点画,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创作,在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。他的书法力求使传统笔墨与现代技艺融合,使源远的中国哲学思想浸透其作品精髓,从而达到静动相生,虚实相间、诗情画意,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。
观其书法作品,内涵丰富,可见其艺术修炼精厚。作品《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》如野马狂奔、电闪雷鸣,又刚正庄严,潇洒不羁,仿佛怒海翻江中见泰山高远,于流美中见稳健。这种功夫,其实是一种生命体验灌注于书法艺术的外观,包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。透过笔墨线条既突出表现了诗人李白的倔强、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,又表达了书家石强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。做到这一点,需要书家长期不断在艺术实践中把情感、修养、品性逐渐物化到笔端,石强的书法已经体现了这样一种风貌。